欢迎访问奔强科技商城,一站式PCB在线下单电商交易平台
客服热线:400-902-5198
邮箱:mallsales@chinaquickpcb.com
注册
登录 欢迎您! 退出
微信授权
我的订单
客户服务
手机商城
  • 热门搜索:
  • 所有产品分类

  • 首页

  • PCB在线下单

  • PCB商品

  • PCBA商品

  • 服务支持

  • 商城资讯

  • 制程能力

  • 用户中心

商城咨询

  • PCB行业新闻

  • 活动资讯

  • PCB工艺百科

  • 新闻公告

热搜关键词

  • 多线层路板
  • 高阶PCB
  • 高阶PCB
  • HDI PCB
  • 特种PCB线路板
  • 常规PCB板
  • 多领域PCB板
  • 常规PCB板
  • 高频HDI板

你应该懂的PCBA设计规范之二

发布时间:2022-07-28 10:53:45 发布人:

近段时间一来,地球持续“高烧”,欧洲和亚洲多地气温高达40多度,我国多地国家及地方气象观测台站多日录得历史最高气温记录。小伙伴们也是倍受高温的煎熬。

俗话说心静自然凉,烈日炎炎, 小伙伴们应该少剧烈运动,多静心学习。多多关注小编推出的系列PCB方面的文章。潜心静修,早成“大道”。

上周我们推出了《你应该懂的PCBA设计规范之一》的文章,由于文章篇幅所限,多数小伙伴读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。现在小编如你所愿,推出《你应该懂的PCBA设计规范之二》,让在您在PCB及PCBA设计的“海洋”中肆意的畅快徜徉。

在上文中我们主要介绍了对PCB线路板的外形、插机定位孔、非电插区、元件插孔的设计要求

本文中,我们将围绕元件形体的限制、自动插元件的切铆形状、元件排布的密度、焊盘、机插元件的标号等设计要求依次展开。

一、元件形体的限制

1.卧插元件:如图9所示,对元件形体作如下限制

长度      L = 3.0mm ~ 10mm

本体直径 D = 0.6mm ~ 4.0mm

引线直径 d = 0.4mm ~ 0.8mm

跳线      L=5.5mm ~ 30mm

2. 立插元件:如图10所示,其元件体能够被容纳最大高度可为23mm,最大直径为13mm。

图10

二、自动插元件的切铆形状

1. 卧插元件:其在印制板上的切铆形状如图11a所示,其中CL=1.5-2.0±0.5mm,CA=0-35±10°可调, h≈0.1mm。

2.立插元件:其在印制板上的切铆形状如图11b所示,其中CL=1.5-2.0±0.3mm, CA=0-35±10°可调。

三、元件排布的最大允许密度

(一)、 1.1卧插元件:各种可能的最密排布其相邻的最小间距如图12所示。.

 

1.2 元件密度要求:

PWB上元件密度越大,自插机走位越小,因此效率越高。但是,元件密度过大插件时会打伤打断邻近元件,损坏刀具。下图是插件机能够接受的最大密度:

1.3 卧式元件与贴片的密度要求

1.元件本体、元件引角与SMT贴片元件最小距离为圆周3mm

2.零件脚弯曲度数:15-45度(可调)

1.4 元件铜皮设计:

自插机插件时,应防止出现如下问题:

 (1).元件角度过大,容易掉件和产生浮脚

 (2).元件角度过小,容易和相邻铜皮短路

方法如下

1.5 卧式元件孔偏斜范围:

(二). 立插元件:

a)立插元件的排布应考虑已卧插的元件对立插元件的影响,还应避免立插元件引脚向外成形时可能造成的相邻元件引脚连焊(直接相碰或过波峰焊时挂锡),如图13所示。

图13

b)立插元件最密排布时其相邻立插元件本体(包括引脚)之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1mm,立插元件与卧插元件之间应有适当的间距。如图14所示。

 

 图14

C) 立式元件与SMT元件间的密度:

正反面 SMT元件与立式元件的密度

由于立式插件机的元件剪断弯脚部件在进行立式插件时会与PCB的正反有较近的距离,为此对正反面的SMT元件与立式元件孔的距离有要求。

1、(W)4mm×(L)9mm的范围内不可有SMT元件。

2、(W)10mm×(L)16mm的范围内不可有高度大于1mm的SMT元件。

3、(W)13mm×(L)22mm的范围内不可有高度大于5mm的SMT元件。

上下平面的元件高度不可大于6mm。

八、焊盘

1. 焊盘的设计应考虑到元件引脚切铆成形时的方向,应有利于焊接,应考虑到波峰焊时元件引脚不至于与相邻印制线路短路。

2. 卧插元件的焊盘宜设计成长圆形,插孔在焊盘中的位置如图15a所示;立插元件的焊盘宜设计成插孔和焊盘为圆形,插孔位置如图15b所示。

九、所有机插元件应在标记符号图上标上位号,包括短路跳线、铆钉、需机插的插针等,铆钉、插针需每个孔每个针标上位号,短路跳线、铆钉、插针可只在元件面标注。

(全文完)